美國知名育兒網站曾對1000位媽媽做過副食品餵食調查,發現大多數媽媽認為"晚飯"是一天中最大的挑戰之一,讓寶寶好好吃完一頓飯,實在是件不容易的偉大工程!
史丹佛大學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Dr. Alan Greene認為,
6~12 個月寶寶的副食品接觸期,吃多吃少不是最重要的考量,
而是提供寶寶「探索不同食物味道、感受不同食材質地」的機會,進而讓寶寶喜愛食物,養成享受食物的好習慣,
這有助於避免寶寶因為過度保護產生日後挑食的毛病。
他明確的指出「1歲前的食物都是為了好玩」,讓寶寶在1歲前就愛上食物,而非被動地去接受餵食,才是建立寶寶日後均衡飲食習慣的不二法門。
以下分享一些方法,幫助爸爸媽媽培養寶寶用餐好習慣:
1.盡早訓練寶寶自己吃
當寶寶可以抓握東西時,可將食物切成小塊,訓練他自己吃。
開始時一定吃得很狼狽,吃完也總是要收拾,增加工作量,但寶寶早日學會自己吃,爸媽也早日從餵食的惡夢中解脫。
只要寶寶對食物不過敏,能消化,就可以讓他試各種食物,讓寶寶盡早了解各種食物的味道。
自己動手吃飯,能激起寶寶對吃的興趣,還能增加食慾、吃的更香。
2.合適的用餐環境
使用幼兒專用餐椅,用專屬的餐具吃飯,養成定點用餐的好習慣。
剛開始學習使用餐具時,因為不熟練,食物會掉落一地,可事先在地上鋪墊子。
父母要下定決心,只有在餐桌上才能吃飯,不能跑來跑去,分散就餐時的注意力,進餐時間長也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。
吃飯時環境要安靜,把電視關掉,玩具都收藏起來,因為外界的干擾會讓孩子分心,讓孩子忘記吃飯這回事。
3.規律的用餐時間
當孩子的飲食習慣沒有規律,想吃就吃,或玩一玩就忘記吃,使得正常三餐間,孩子容易以零食小點心或水果暫時填飽肚子,
對於爸媽所準備的正餐食物反而缺乏胃口,對餐桌的料理索然無味久了,對於食物就容易挑剔,沒有好感,甚至於排斥厭惡。
寶寶胃容量很小,如果餐前吃了東西,寶寶不太餓,也會影響正餐的進食量。
4.溫馨的用餐氣氛
要讓孩子相信健康的飲食重要且必要,除了提供健康營養的食物外,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全家一起用餐,
爸爸媽媽若能每日與孩子一起享用這些「美好食物」,鼓勵並肯定他們的嘗試與進步,寶寶就較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!
用餐時間是一個親子交流的好時機,爸媽透過輕鬆說話的過程,也給寶寶學習事物和語言的機會,營造家庭愉悅的氣氛。
5.立場堅定不能縱容
開始餵食的好習慣就需要培養,吃東西的時候只能吃東西,可以一邊跟他講話甚至唱歌一邊餵,但不要允許他同時做別的事情。
如果寶寶不吃怎麼辦?真的餵不下去就算了,等到下一頓,他餓了,吃的可能性就大多了。
對於不愛吃的食物,寶寶會拒絕,甚至哭鬧,媽媽要耐心,也要堅定立場。不能因為寶寶哭鬧心疼他就放棄,從而養成挑食、偏食的習慣。
可以用說故事或是寶寶感興趣的人、事物為例,引導寶寶進食,也要讓他明白,挑食影響身體健康。
6.料理色香味形俱全
美食的誘惑幾乎是人人管用!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讓孩子能夠啟動胃口,是父母可以嘗試的方法。
發揮你的烹飪創意,讓孩子美味到胃,留下良好的飲食印象。
有時,也可以動手讓料理食物變身,用不同的造型、形狀讓食物變得有趣,也會讓孩子食指大動、垂涎三尺。
孩子只要有一次不愉快的吃東西經驗,就有可能讓他對某些特定的食物產生排斥,成為拒絕往來戶。
6.耐心、鼓勵與嘗試
吃飯的時候,爸媽吃東西都做出享受的樣子,慢慢也會對寶寶產生影響,他也會願意多嘗試。
餵食的時候,和寶寶多說些描述性、提示性的語言,避免使用威脅、逼迫、利誘的方式讓孩子吃下食物,
寶寶表現好時用誇獎和讚揚來加強語氣,營造出愉悅的用餐氛圍;
當寶寶注意力不集中時,可試著改變聲調及語氣,把寶寶的興趣吸引到食物上面來。
近期美國多篇研究指出,嬰兒時期的飲食,對於孩子6歲以後的飲食習慣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為了給孩子健康的一生,全家一起開始從孩子的嬰兒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吧!
留言列表